一、论坛主题
聚焦前沿 增进交流 协同创新
二、主办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
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三、论坛时间
2023年11月25日(星期六)上午
四、论坛地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国际交流中心104会议室
五、论坛日程
(一)开幕式
8:30-8:40 未来农业研究院副院长郁飞教授致辞
(二)学术报告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时间 |
主持人 |
1 |
卢山 |
单萜合成中的底物供应问题 |
8:40-9:10 |
余林辉 |
2 |
王存 |
植物锰元素的吸收转运与调控 |
9:10-9:40 |
|
3 |
王斌 |
OsADK1与OsLysMe在水稻丛枝菌根共生中的调控作用 |
9:40-10:10 |
|
4 |
郭韬 |
小肽-类受体激酶信号调控水稻穗型发育的分子机理 |
10:10-10:40 |
|
10:40-10:50茶歇 |
||||
5 |
孙博 |
植物花干细胞的调控机制 |
10:50-11:20 |
王存 |
6 |
陈迪俊 |
调控基因组研究及应用 |
11:20-11:50 |
|
7 |
余林辉 |
植物脂滴发生和降解的分子机理初探 |
11:50-12:20 |
|
12:20-12:30 合影留念 |
六、报告人简介
卢山,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学系,1997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1997年-2006年先后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学术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起就职于南京大学。现任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卢山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植物质体内的萜类代谢研究,特别是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代谢以及GGPP合成与分配调控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PNAS、Plant Cell 等学术期刊。
王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和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7年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11月入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从事植物离子跨膜运输方向的研究,以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Plant、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New Phytologist 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5篇,其中ESI1%高被引论文3篇,Highlight论文2篇。兼职中国植物生理学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整合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植物营养分子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植物生理学报》编委等。
王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2002年于南京大学获生物学学士、植物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植物分子进化与发育博士学位后回到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植物-真菌的共生作用机制研究,特别关注:1)植物主要依靠哪些基因调控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2)这些基因及所在基因家族在不同类群植物(如豆科植物苜蓿,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水稻)中的保存特点和功能分化机制,以及对植物重要形态/生理性状的影响;3)保守型小RNA在植物菌根共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 等学术期刊。
郭韬,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9月-2011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9月-201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6月-2022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9月入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长期致力于作物功能基因组学与生物育种方向的研究。主持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和共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 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孙博,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同年9月入职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年担任生物系主任。目前兼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国家现代农业与食品前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Plants、PNAS、Genes & Development、Plant Cell、New Phytologist 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花与叶片发育的调控机制、高粱功能基因的挖掘与作用机制。
陈迪俊,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登峰人才支持计划”(B层次)入选者。2003年-2008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2017年获德国哈雷-维滕贝格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浙江大学、波茨坦大学和洪堡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9年入职南京大学,担任生物信息学课题组PI,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基因组学和人工智能生物学。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参与编写专著5部,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Plants 等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
余林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和陕西省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2021年先后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1月入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长期致力于植物非生物胁迫(干旱,氮营养胁迫)和植物油脂合成代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和共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Plant Physiology 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两篇文章获得F1000Prime 推荐。以第二完成人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一项成果入选“2019年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十大科技进展。”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请同学们扫码报名参会
未来农业研究院 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23年11月21日